2017台北馬數據分析後,我們再次針對台灣另一場大型路跑賽事渣打馬拉松進行數據分析,第一篇我們先針對馬拉松跑者在比賽中的心率數據進行分析。

心率數據可以反映出身體對目前運動強度的反應,通常跑步強度愈高,心跳會愈快,反之亦然;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心率的高低來判斷當前的強度是否恰當。但只比較心率值其實並沒有實際用途,你我心跳同樣是每分鐘140下,所代表的意義並不一定相同,對你而言可能是輕鬆跑區間,對我可能已經達到馬拉松比賽強度了。

要正確運用心率數據輔助訓練,首先必須先找出自己的最大心率與安靜心率,以對應出正確的心率區間;關於心率區間的部分可以閱讀〈找到自己的心率區間〉。

我們團隊根據所有完成臺北渣打馬拉松(42.195公里)的RunningQuotient男性用戶,將比賽心率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在不同完賽時間的男性跑者在馬拉松中,其平均心率與儲率心率百分比分別是多少,作其他跑者參考之用。

馬拉松跑者的平均心率

隨著運動時間拉長,強度會降低,所以心率也會較低。這次渣打馬的分析與台北馬的趨勢相同,速度愈快的跑者,其在馬拉松的平均心率愈高,同時在儲備心率百分比方面,也都符合丹尼爾博士在《丹尼爾博士跑步方程式》中所建議的74~84%之間。

三小時內完賽的跑者平均心率在每分鐘166±5.8下,儲備心率百分比為82.9±3.2%,接近馬拉松區間的上限。三到四小時之間完賽的跑者,心率平均在每分鐘160下左右,儲備心率百分比落在78~81%之間。

四小時外完賽的跑者,心率平均下降至每分鐘155下附近,標準差在8到11之間,儲備心率百分比落在73~76%之間,即心率1區的上限到心率2區的下降範圍。我們可以看看自己的心率紀錄與統計結果差異有多大,也可作為日後比賽的依據。


賽事數據分析系列:


您喜歡這篇文章嗎?分享給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