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和我合作將近兩年的馬拉松選手承鴻,正在為下一個全馬PB努力當中,現階段正進行速度訓練週期,並於上週末(5/20)安排了一次1600公尺測驗,用來檢視訓練成效。
為了讓他的速度更進一步,每週會安排兩次間歇訓練,最近一週分別是300公尺*8趟(中間慢跑500公尺)跟400公尺*6趟(中間慢跑800公尺),慢跑時間大概是快跑的三倍以上。
經過五週的訓練,300公尺每趟平均都落在50秒,最後兩趟跑到49秒,400公尺則落在65到68秒之間,比去年都要更快且穩定,下面兩張圖是最近這兩次訓練的紀錄。
經過一週減量,身體從疲勞中恢復過來,測驗當天狀況指數回到0.1;1600公尺測驗跑出4分48秒(平均配速2:59/km),比去年第一次測驗進步了10秒,並幾乎打平12年前在大學時期的1500公尺成績4分28秒(平均配速2:58/km)。
下表是最近四次測驗的數據紀錄整理:
可以看到最近一次在維持同樣的步頻跟垂直振幅下,觸地時間、騰空時間以及步幅都有明顯的進步,這代表完成時間縮短跟跑步技術的精進是有相關的。下面以圖表的方式呈現這四次紀錄觸地時間(紫線)跟騰空時間(藍線)的趨勢,其中黃線是觸地騰空比,即觸地時間跟騰空時間的比值,這個數值愈低代表技術愈好,前進效率愈佳;可以看到承鴻的觸地時間變短,同時騰空時間變長,兩者愈來愈接近(往中間靠攏),所以觸地騰空比也變得愈來愈低,只要有足夠的體能維持技術,其他更長距離的成績也將會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