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營運跑步數據分析服務的執行長,跑步應該是日常的例行公事之一,不過,資訊工程背景出身的他,跑步其實並不是最感興趣的事情,不要說認真訓練跑步,原本要他出門運動幾乎就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畢竟也當了三十年的宅男,運動從來就不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但所謂「日久生情」,隨著接觸科學化跑步訓練的時間愈來愈長,學習到的知識愈來愈多,同時也認識到許多有著各種故事的跑者,他在今年中萌生了一個念頭:他想要用自己的身體證明,只要接受正確有效的訓練,每個人都能跑出自己的一片天,並立下「馬拉松破三」的宏願。而我作為RunningQuotient的教練之一,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這個訓練計畫的執行教練。
重新出發
訓練計畫從今年五月底開始,雖然執行長在去年有全程參與Garmin的全馬訓練營,建立了一定的跑步基礎(最終初馬成績為5小時09分),但比賽結束後有將近四個月的時間都沒有練跑了,這段期間的週跑量都只有個位數,跑步能力幾乎完全歸零,當前跑力從41掉回到31。
因此,剛開始的訓練目的是要重新建立基礎體能,每周會安排六天的訓練,包括五天跑步訓練與一天文彥教練的肌力訓練,但每次的訓練量其實都很少,除了要確保訓練量是執行長能承受之外,也希望藉由少量多餐的訓練方式,幫助他在平常忙碌工作之間養成練跑習慣,同時建立對跑步的信心。
這段期間的訓練量到底有多少?以下是執行長從五月底至十一月半馬比賽之間,每個月的跑步距離、訓練指數與訓練時間的統計數據:
可以看到這段期間的跑步距離與訓練指數都有持續增加,但其實在這半年來,平均每月的跑量只有82.8公里,平均下來每週還跑不到一場半馬的距離,每個月平均只花不到11小時在跑步。當然,在此並不是在鼓勵練很少就可以去跑半馬;訓練計畫應該是因人制宜,能夠堅持執行下去的訓練才是好的訓練,假如一開始就開給他週跑量40公里的計畫,也許不到一個月就選擇放棄,甚至對跑步產生厭倦了。
至於跑步表現如何?當前跑力從五月底的32.2,在鹿港半馬後爬升到39.2,跑力整整提升了7級,期間還遇到兩次比較嚴重的感冒,從即時跑力圖表可以確定這半年來已經進步不少了,但能否在鹿港半馬中達成半馬破二的目標,一切還是要看當天的狀況。
完美配速、毫無保留的發揮
在鹿港半馬之前,執行長的正式半馬最佳紀錄為2小時18分,而今年目標就是要跑進兩小時內。賽前國峰教練示意不要看錶、心中不要預設成績,因此比賽中只有打開心率數據,完全以體感配速。
這次比賽並不好跑,大部分時間都遇到各種順逆風與側風,沒經驗的跑者很容易會因風向變動而影響到配速,但從下圖中可以看到配速相當穩定,其中前10公里花了54分17秒(平均5:25/km),後11公里只花58分55秒(平均5:15/km),後半程配速比前半程還快,代表體能分配相當妥善,是最終能大破個人紀錄的關鍵。
另外,從心率數據可以知道他有多用力去跑這場比賽。21公里的平均心率為每分鐘176下,而他的最大心率是195下,換算下來他可是平均以儲備心率的86%去完成這場比賽!對應的強度區間是第3區乳酸閾值強度,代表已經到達乳酸爆增的臨界點了,最後200公尺衝刺時心率更達到192下。
雖然我沒有到現場觀賽,但從他文字紀錄中的其中一段話,可以真切感受到他的感動:
『過了終點前最後一個大轉彎,就看到終點拱門上面寫著1:52:xx的數字,全程都沒有看手錶時間的我,立刻感覺到一股電流全身通過,不自覺就濕了眼眶,加速跑過終點之後久久不能自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