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臺北馬遇到入冬來罕見的高溫,全馬完賽人數為7,001人,較去年多了730人。在各種科學化訓練知識普及、黑科技推陳出新、以及馬拉松世界紀錄不斷刷新的2019年,反而破三人數比去年少了12人,僅有135位跑者在三小時內完賽,可見溫度對於馬拉松賽事影響不可小覷。其中RQ破三跑者有54人,佔總人數的40%。
以下將針對完賽成績分布,分析所有完成台北全馬的RQ跑者數據,分享給大家。
完賽成績越快RQ跑者比例越高
恭喜1,530位RQ跑者完成這場12月夏日全程馬拉松「烤」驗,約佔全部完賽者的21.9%,平均完賽成績為4:05:44,標準差為0:40:25。從圖中可以看到完賽成績越快,RQ跑者的比例也就越高,數量最多的用戶在3:30到4:00之間完賽,佔32.1%。也就是當天在起跑四小時內,隨便抓三位全馬完賽者,就至少有一位是RQ用戶呢。
RQ跑力與完賽均速正相關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當前跑力與完賽成績是具備非常強烈的相關性,代表著RQ所分析出來的跑力確實能換算成實際的表現。以成績介於3:00 ~ 3:15之間的男跑者,平均跑力為54.5,其對應的最佳全馬完賽成績為3:04:36,而實際平均成績為3:08:28,僅有差異不到4分鐘,準確度相當高。不過,在四個半小時以後的男跑者們,平均跑力雖然有41.3,對應最佳全馬為3:55:58,但是實際平均成績只有4:45:22,由此可見高溫對於完賽時間越長的跑者影響甚鉅。
今年有245位RQ女性跑者完成台北全馬,一樣可以看出類似的趨勢。在3:00~3:30間的女跑者,平均跑力為48.8,標準差4.1,對應完賽成績為3:22:08,而實際平均成績為3:17:31,差異也不到5分鐘。同樣我們觀察四小時半以後的女跑者,平均跑力約為37.8,標準差2.7,該跑力對應的最佳全馬成績為4:17:11,而實際成績為4:45:24,可看出高溫對於女性跑者的雖然也是有影響程度,但相對來說影響程度並沒有這麼大,同樣代表著女性對於痛苦的忍受力較男性高啊。
比賽心率越高完賽時間越短
最具指標性代表跑者的運動手錶以及光學心率普及下,心率成為了解自我訓練狀況相當好的入門數據,同時也是最容易取得的客觀分析強度依據。所有男性跑者的平均心率為158.8,而女性跑者平均心率為160.3。從結果看來,可以發現完賽時間越短的跑者平均心率越高,以相同個體來說,在同等訓練體能基礎之下,時間越短確實能夠承受的平均強度也就越高。但是在同樣程度(完賽時間)的不同個體之間,標準差都超過10下/分,代表個體之間心率的差異分散度不低,因此也不建議使用絕對心率數值與他人比較。
那該如何使用心率來代表不同個體間的強度呢?我們會用心率區間的概念來判斷,並採用儲備心率計算方式。找到正確的實測最大心率與站姿安靜心率後,將可以直接找到自己不同心率值所對應的儲備心率強度百分比。通常來說,一場馬拉松的平均心率會介於儲備心率74~84%之間,在RQ是預設的心率第二區間,越快的跑者可以更接近二區上限完成全馬。
今年完賽訓練指數(壓力)更大
訓練指數為RQ獨創演算法客觀分析出每次跑步的壓力程度大小。在一場全力跑的馬拉松通常會介於80~120點之間,通常速度越快的跑者,完成一場全馬的時間相對短,訓練壓力也會相對小了些。從圖表中可清楚看出,完賽時間越久的跑者,所呈現的訓練壓力也會越大,同時也代表消耗的體能(身體的能量)也越多。
今年三小時內完賽者的訓練指數平均約101點,相較於去年台北馬同程度跑者整整高出5點,可見今年完賽的壓力是較高的,從開賽時的溫度去年為16.1度對比今年的19.8度,到三個小時後的16.6度對比23.4度,相信溫度絕對占了很大的因素。而在四小時半以後的跑者,平均訓練指數也都超過120點,比以往觀察到全馬的訓練指數高上不少,極有可能是縱使當步兵的那段時間,由於溫度影響,心率也比較難降回去,導致壓力高上不少。
而我們身為想追求成績表現的嚴肅跑者,提升身體內儲存的能量(體能)只是基本功,還需要了解如何正確提升「身體能量更有效率轉換成速度」的能力,並透過RQ跑力去掌握自己目前進行的訓練計畫,是否有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就讓我們一起成為科學跑者吧!
下一篇,將會分析全馬跑者於比賽當天的各種進階數據,包含步頻、觸地時間、垂直震幅等等,擁有這些進階數據的跑者雖然比較少,但也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敬請期待。
註:非常歡迎各位對於此數據有其他分析想法的人著名出處與連結後,使用這些圖表公開解讀您的看法。若還想了解其他數據,也歡迎聯絡我們喔,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