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跑步時雙腳的觸地時間也許並不容易取得,只能單靠肉眼判斷技術好壞。現在,智慧型手機的APP以及高階跑步手錶已經能夠幫助我們知道腳掌停留在地面的時間有多長,這非常重要,因為只要當其中一隻腳掌支撐在地面上的時候,身體就沒辦法往前移動,跑步時只有在身體的騰空時期才能往前「飛」出一步。腳掌停留在地面的時間愈長,轉換支撐的速度就愈慢,前進的效率也就愈低。

大部分的業餘跑者,長跑時的觸地時間會在220毫秒、甚至是240毫秒以上,快跑時也許會接近200毫秒或以內。不過,國峰教練曾經用軟體分析各項目菁英跑者的觸地時間(縮短觸地時間──各項紀錄保持者的跑步技術數據),發現全馬世界紀錄保持人Dennis Kimetto的觸地時間只有162毫秒。如此我們可以知道,要跑出頂尖的成績,觸地時間就必須要夠短才做得到。

RQ除了專注在跑步體能訓練分析上,對跑步技術的分析同樣重視。因此加入了「各強度觸地時間表」,讓跑者可以知道過去一段時間內,在不同配速下其觸地時間分別是多少。由於跑步速度的快慢會影響觸地時間的長短,理論上速度愈快,觸地時間應該會愈短,所以我們認為不同配速下觸地時間的標準會是不同的。以下是由RQ開發團隊所定出來的標準(單位為毫秒):

從下圖可以看到兩位當前跑力相近的跑者,分別是跑力47.3的A跑者與跑力44的B跑者,代表他們在不同強度的速度是差不多的。接著我們可以比對他們在各強度的觸地時間,可以發現雖然A跑者的體能表現比較優勝,但可以看到他各強度的觸地時間都是屬於「差」,表示這位跑者的腳實在太「黏」了。反觀B跑者的跑力雖然比較低,但他各強度的觸地時間都相當良好,在速度最慢的E區間,觸地時間也低於200毫秒,可見這位跑者的跑姿會是相當輕巧流暢。


您喜歡這篇文章嗎?分享給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