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量太少會刺激不夠,無法進步;訓練量若超過一個「度」就不會再進步,若只超過一點點,頂多進入高原期,使成績停滯不前,若超過太多就會造成過度訓練或甚至受傷。 在 Pose Method 創辦人羅曼諾夫博士的指導下,認識了大/中/小猴子的概念,了解到每個人都有其適合的訓練量,有些人天生就是需要比較大的量才會進步(屬大猴子);有些人則不適合練太多,屬於小猴子,一練多就會退步,他必須守在一個比較小量的訓練量範圍裡,透過提高訓練品質來提升表現。

在知道這個概念後「到底該練到多少的量才適合不同的跑者呢?」這個問題一直在我腦中徘徊,我想要有個方法來確認。我知道這並無法直接用單一數據來判斷,需要長期數據的分析。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RQ 已經可以做到了,我們在 RQ 裡利用「當前跑力 vs 體能指數」散佈圖,可以幫助跑者找到他最適合的「體能指數」(跑者體能的一種分析數據,在 TrainingPeaks 中稱為 CTL )。邏輯很簡單,練得愈多,體能指數愈高,但高到一定的程度,跑力(跑步表現)就會開始下降,有些人的圖形會像是一座山峰;有些人會有一段時間的跑力停滯期,圖形會像高原。

  • 小猴子 :體能指數介於 10~15
  • 中小猴子:體能指數介於 15~20
  • 中大猴子:體能指數介於 20~25
  • 大猴子 :體能指數介於 25~30
  • 超大猴子:體能指數大於 30 以上

使用方式很簡單,若散佈圖中的山峰或高原是發生在體能指數「15 以下」就是隻小猴子跑者。

大猴子跑者的體能指數要練到 25 以上。下圖為範例,這位跑者的體能指數在 25 之前都有很明顯的進步,一直到26之後當前跑力才開始持平。從這個數據看來,他很明顯是隻大猴子。對這位跑者而言,我會建議在巔峰期加量到體能指數 28~29,賽前可以減量到體能指數就算降到「26」,此時都還可以維持表現,從分析圖中,很明顯可以看到:體能在 26~29 跑力都是維持不變的,所以在比賽前,體能練到 26 就足夠了。

2021 年 KFCS 的培訓跑步教練中有位教練提供的數據很完整,雖然訓練練很大,看似大猴子,其實他在較少的訓練量下反而比較容易進步。體能在「9.5-10」時,跑力最高。

該跑者 A 的體能指數雖然練到 20 以上,但卻不及在體能「9.5-10」峰值出現的跑力。

有可能是「小猴子」,也不排除是「中猴子」的可能性,因為他練到體能 20,跑力有再略微往上攀升的趨勢,我們不確定他在練到體能 15 以上時的天氣、和休息狀況……所以也有一種可能性是在練到體能 15~20 時,天氣太熱、工作量太大、休息不夠,造成他「跑力」上不去,如果在冬天練到體能 20,同時多增加休息時間,跑力也許有可能再往上走,那就是「中猴子」,我們不能排除此一情況。


 

要使用「「當前跑力 vs 體能指數」散佈圖」,數據要比較完整,最好已使用 RQ 一年以上,且有規律訓練,才比較能分析出結果。所以如果你有跑錶也在規律訓練,只要把跑錶數據連結到 RQ 後,從現在開始經過一年的數據分析後也有機會找到適合自己的體能指數(該練到多少最適合自己)。

此功能限定「網頁版」和「RQ白金會員 」使用,點擊網站「資訊看版」中「我的體能 」→「查看體能表現」,即可看到自己的散佈圖;教練權限則可以查看學員的數據,先確認學員是大/中/小猴子,能更加個人化地替學員開課表。


您喜歡這篇文章嗎?分享給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