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跑步效率(跑步經濟性)是跑步訓練非常重要的一環。跑步時每一步可以簡單分成騰空期與觸地期。觸地期愈短代表腳掌落在地面的時間,跑步技術較佳的跑者觸地時間較短,落地產生較少的摩擦阻力,效率較佳。

跑步技術分析一直深受RunningQuotient重視,「各強度觸地時間表」提供跑者過去一段時間內不同強度配速下的觸地時間,協助跑者分析與追蹤自己的技術能力。

觸地騰空比:觸地時間 vs. 騰空時間

「經過訓練後觸地時間縮短了,就代表跑步技術進步了嗎?」「若是騰空時間也同樣縮短了呢?」

想要更正確掌握自己的跑步技術進步與否,除了「觸地時間」之外,還需要同時考慮「騰空時間」與「觸地騰空比」兩項數據。

「觸地時間」:跑步時每一步腳掌落在地面上的時間(單位:毫秒)。

「騰空時間」:跑步時腳掌同時在空中的時間(單位:毫秒)。

「觸地騰空比」:觸地時間除以騰空時間,為觸地時間與騰空時間的比值。

延伸閱讀:如何縮短觸地時間?

當觸地騰空比大於1.0,代表觸地時間高於騰空時間;若觸地騰空比等於1.0,即觸地時間等於騰空時間;觸地騰空比小於1.0,即觸地時間低於騰空時間。觸地騰空比愈小,表示每一步落地轉換的時間愈短,跑姿輕巧流暢,跑步效率較佳。

頂尖馬拉松選手觸地騰空比大約等於1.0;每一步花費的時間腳掌一半在地面,一半在空中。而一般跑者,觸地騰空比大多落在2.0附近。

「各強度騰空時間表」與「各強度觸地騰空比表」

RunningQuotient新增了兩張技術分析卡片:「各強度騰空時間表」與「各強度觸地騰空比表」,分別提供跑者在過去一段時間內,不同配速下的騰空時間與觸地騰空比。利用「各強度觸地時間表」搭配「各強度騰空時間表」與「各強度觸地騰空比表」,將能更精確分析技術優缺點。

舉例:配速1區的觸地時間縮短,但是騰空時間同樣縮短,觸地騰空比甚至變高了,代表在配速1區的跑步技術沒有進步,反而有退步的現象。反之,若是配速1區的觸地時間縮短,騰空時間不變、觸地騰空比降低,代表在配速1區的跑步技術進步。


您喜歡這篇文章嗎?分享給朋友吧!